Media
2015-01-17
有線電視 -【活化香港歷史】馬鞍山村信義學校
馬鞍山村教堂學校活化設導賞團
 
馬鞍山的礦場在 70 年代關閉後,礦工家庭聚居的馬鞍山村一直荒廢。信義會將村內的教堂和學校活化,將昔日礦村的風貌重現。

一間一間的班房,盛載著春蓮的童年,還有裘老師的青春。當年住在市區 ,為了磨練自己特地到馬鞍山村教音樂,來到才發覺學校沒有鋼琴。 50 年代的馬鞍山村,居住了大約 9,000 個礦工和家人,但隨著礦場在 70 年代結束,村民陸續搬離,學校和隔鄰的教堂就一直荒廢。用了兩年翻新,這班學生和老師 30 多年後再次聽到教堂的鐘聲。

這間 1952 年建成的教堂,橫樑、聖壇仍然保留原狀,負責活化的信義會打算將教堂和學校申請成為三級歷史建築,亦會舉辦導賞團讓市民參觀。 這些腐乳饅頭和片糖麵包,都是以前礦工的一般糧食,信義會亦以傳統手法製作予市民品嚐。想了解更多當年礦工刻苦的工作環境,當然要參觀這些礦洞遺址,導賞團會在 3 月開始。

 

短片: 【活化香港歷史】馬鞍山村信義學校